中國古代歷來有開腹“破元氣”之說。雖然這種在民間流傳的論調是否科學還有待驗證,至少說明我們的先輩對生命機體創傷已經產生了足夠的認識與重視。在他們看來,手術刀不僅是扼殺疾病的利器,同時也是創傷和疼痛的代名詞。
如今,一項項微創手術的成功進行讓許多人看到了生命希望,他們期待微創改變生活。不過,對于微創外科手術,很多人仍存在著大大小小的困惑。
顯微技術不開刀,能切除子宮肌瘤嗎?
腹腔鏡手術即在臍下開一個只需縫一針的小口,放入攝像槍鏡頭,通過電視熒屏觀察盆腔、腹腔臟器,如需手術,再在雙下腹各切一個需縫一針小口,放入剪、鉗等器械,在腹腔鏡下進行手術操作。
與普通的開腹手術相比,腹腔鏡手術有以下的優點:
1、切口小,盆腔粘連形成少;
2、術后恢復快,多數病人手術當天下午即可下地行走、進食;
3、傷口疼痛及術后發熱少,很少需用鎮靜止痛藥;
4、切口小,美觀,符合年輕人審美心理;
5、對婦查及B超檢查發現的小腫塊(小于5厘米者)可盡早明確診斷,減少誤診的機率;
6、縮短了住院時間,一般術后48小時可拆線出院。
腹腔鏡手術是顯微外科常用的微創腔鏡術,通過多年的研究和實驗證明,腔鏡下行子宮肌瘤剝離術是切實可行的,而且預后良好,在消除癥狀、去除病灶、恢復生理和生育功能方面,已接近剖腹手術的療效,并具有獨特的優點,隨著鏡下手術的發展和提高,手術儀器的改善,腹腔鏡在臨床上將有更廣闊的應用前景。
腹腔鏡手術如何實現創傷小化?
傳統的開放手術需要一定范圍的手術切口,尤其是惡性腫瘤的根治性手術,因為在切除惡性腫瘤發病臟器的同時還要進行淋巴引流區域的清掃。由于手術時間長,手術切口大,切口撐開器的持續牽拉容易造成切口周圍軟組織的損傷。這些因素使得患者在傳統的開放性手術后傷口疼痛比較明顯,傷口愈合過程的并發癥比較多,影響了患者術后康復的時間。
腹腔鏡微創手術只需在腹壁上戳4-5個0.5厘米-1厘米的小孔放入相應的器械進行手術。由于腹腔鏡手術切口小,因此患者術后的疼痛感會輕很多,一般來說無須用止痛劑。患者在腹腔鏡手術后的短期內就可下床活動,住院天數也大大縮短,總體健康狀況恢復也比較良好。此外,由于腹腔鏡微創手術在腹腔密閉的狀態下進行,出血非常少,術后胃腸道功能恢復快,很少出現術后腸粘連等并發癥。
新技術是否意味著高費用?
雖然,腹腔鏡手術的費用相比傳統手術略高一些,但是如果從“整體治療費用”的角度來看,腹腔鏡手術患者術后恢復快、疼痛輕,同時可大大減少抗生素、靜脈營養、甚至輸血等藥物費用,因此,相對彌補了整體治療費用和傳統手術的差距。
此外,腹腔鏡手術能使病人獲得更快的恢復,縮短了住院天數,從而減少了誤工費、陪護費等相關支出,同時也提高了床位的周轉率和使用率,提高了社會公共醫療資源的利用率,讓更多的患者能夠盡快地接受適當的治療。更為重要的是,手術帶來的患者生命健康品質的提高,也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比照的。
實踐證明腹腔鏡微創手術治子宮肌瘤展示其良好的前景。但是,微創外科是在傳統開放性手術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兩者密不可分、相輔相成。在開展腹腔鏡手術治療時應該嚴格地掌握病人的手術適應癥,不能隨意降低根治標準,縮小清掃的范圍,也不能把微創手術錯誤地理解成為縮小手術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