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養生之——小暑
小暑
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鷙
小暑,2016年7月7日,是農歷二十四節氣之第十一個節氣,夏天的第五個節氣,表示季夏時節的正式開始;太陽到達黃經105度時叫小暑節氣。
暑,表示炎熱的意思,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意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
一候溫風至——小暑后,大地上便不再有一絲涼風,所有的風中都帶著熱浪。溫熱潮悶的空氣,堵在人的心里,吐不出,咽不下,令人欲罷不能。
二候蟋蟀居宇——在火熱的七月,蟋蟀也嫌熱,不得不避到人類居住的庭院墻角,以期找到陰涼的一角避暑。
三候鷹始鷙——七月,鷹也怕被“上蒸下煮”的日子,開始遠離地面,翱翔于高空,在清涼的高空中避暑。所以,小暑后很容易看到鷹擊長空的壯觀景象。
小暑開始,江淮流域梅雨先后結束,東部淮河、秦嶺一線以北的廣大地區開始了來自太平洋的東南季風雨季,降水明顯增加,且雨量比較集中;華南、西南、青藏高原也處于來自印度洋和我國南海的西南季風雨季中;而長江中下游地區則一般為副熱帶高壓控制下的高溫少雨天氣。
也有的年份,小暑前后北方冷空氣勢力仍較強,在長江中下游地區與南方暖空氣勢均力敵,出現鋒面雷雨。小暑時節的雷雨常是“倒黃梅”的天氣信息,預兆雨帶還會在長江中下游維持一段時間。
小暑時節的多雨、高溫,易引發消化道疾病、中暑。中暑主要是因為氣溫高,而環境通風差,使體熱不能及時向外發散造成的。此時外出,應調整時間,避免中午高溫時外出。有些老人在此季節中常感到煩躁,疲乏無力,食欲減退,甚至頭暈、胸悶、惡心等。
所以,這一時節的飲食,一定要注意飲食衛生,而且飲食要節制,不可貪食、過量;而且飲食以清淡,富有營養為宜。
小暑時節天氣炙熱,人們往往會出汗來調節體溫,從而使機體容易缺水。多飲水是消除疲勞、緩解體內代謝的好辦法。水是人體內不可缺少的健身益壽之物。
1.盡量做到心平氣和
老話說得好“心靜自然涼”,小暑養生要控制好情緒波動,心煩的時候可以聽一聽抒情和緩的音樂,修養身心。心情躁郁容易傷肝,在閑暇的時候做些自己喜歡的事,忘記一切壓力。
心理暗示法對調整心情有很大的作用,當感到煩躁時在腦海中想象令人愉快的畫面,如一望無際的草原。打坐冥想也是一個極佳的方法,每天閉目養神20分鐘,將思緒拋到腦后,引導自己向積極的事物去想象。
2.忌運動過激
中醫講究小暑養陽氣,需要堅持“少動多靜”的原則,特別是老人小孩還有體質比較虛弱的人盡量避免在炎熱的天氣里做劇烈運動,這樣會耗損人體的陽氣。
但是少動并不意味著不能動,在清晨或晚上比較涼爽的時候,可以適當地進行比較和緩的運動,比如打打太極,散步,慢跑,感覺到稍微出汗即可,不可以運動到大汗淋漓,容易導致脫水狀態。特別是有心血管疾病的病患更要特別注意。
3.忌烈日下運動
運動時間盡量調整在清晨或是晚上,小暑時節氣候炎熱,使人容易莫名地感到心情煩躁,食欲下降,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這個時候如果還在大白天曝曬容易引起外邪侵襲和中暑。即使是身體強壯的人如此運動,也會極大地耗損體力。
小暑時節講究養陽氣,所以大家要“少動多靜”,尤其是老人和小孩,以及體質比較弱的人應該避免在小暑天氣里做劇烈的運動,但是少動并不意味著不能動,在清晨或晚上比較涼爽的時候,可以適當地進行比較和緩的運動,比如打打太極,散步,慢跑,感覺到稍微出汗即可,不可以運動到大汗淋漓,容易導致脫水狀態。
禁忌吃什么
1、少吃高脂厚味、辛辣上火之物,如生蔥、生蒜、生姜、芥末、胡椒、辣椒、茴香、桂皮、韭菜等。
2、不宜過食冷飲及含氣飲料,如雪糕、冰磚、冰棒、冰凍飲料等,以免傷脾胃,聚濕生痰。
芳香食物可刺激食欲
由于小暑期間的天氣十分炎熱,人的神經中樞會陷入緊張的狀態,而內分泌也不十分規律,消化能力較差,容易食欲不振。所以應注意清淡飲食,選擇一些帶有芳香氣味的食物。因為芳香會刺激人的食欲,而清淡的食物則更容易消化。
許多蔬菜都帶有揮發性的芳香物質,如蔥、姜、蒜、香菜等。這些食物都能很好地刺激食欲;還有許多水果也含有芳香物質,如柑橘類,適當食用有助于人體的消化吸收。
此外,在超市中可以買到含芳香成分的花茶,如玫瑰花、蘭花、茉莉、桂花、丁香花等。飲用這些花茶可以開胃提氣、提神散淤,同時有滋潤肌膚的功效。經常服用還可以讓身體散發出來淡淡的體香。
別等渴了再喝水
據現代醫學家的研究,水有運送大養分和氧氣、調節體溫、排泄廢物、促進新陳代謝、幫助消化吸收、潤滑關節等六大功能。如果缺了水,人體就會出現代謝功能紊亂并誘發多種疾病。
如果感覺到口干舌燥,那就是身體已經發出了極度缺水的信號了。喧個時候脫水已經危及了身體的健康,所以不要等到口渴了再補充水分,平日就要養成勤喝水的好習慣。
由于小暑前后氣溫會突然間攀升,人體很容易缺失水分,所以要及時地進行補充。除直接喝水之外,也可以動手煮一些綠豆湯、蓮子弱、酸梅湯等營養湯類。這些湯類不僅能夠止渴散熱,還有助于清熱解毒、養胃止瀉。
其實補水不一定僅限于喝水或者飲料,也可以食用一些水分較多的新鮮蔬果。例如含水量高達96%的冬瓜,還有黃瓜、絲瓜、南瓜、苦瓜等。這些含鉀量高含鈉量低的瓜類食物不僅可以補水,能降低血壓、保護血管。
養生專家說,在中醫上,夏季理論上認為屬火,在這個季節人容易煩躁,常常會出現疲勞、胸悶和睡眠不好等癥狀。
而從現代醫學角度解釋,人體溫度過高,容易引起內分泌改變和心態不穩定,讓人感到煩躁不安、思維紊亂,易激惹、易怒甚至行為失常等,表現為失眠、健忘、情緒低落、食欲不振等。
但夏季也是最適合養心的季節。怎樣才能養心,做到心緒平靜呢?有規律的作息可以安定情緒。
如果失眠,可以在仰臥或側臥時,放松全身肌肉,或者注意腹部呼吸的起伏,排除雜念后,心靜了自然就可以安然入睡。進入高溫炎熱的天氣后,要養成不抽煙、少喝酒、適當控制體重、優化飲食結構等生活習慣,保持平和、快樂的心態。
小暑時節,天氣炎熱,人們容易煩躁不安,愛犯困,少精神。所以,對應這一時節的特點,在養生健康方面,應該根據季節與五臟的對應關系,養護好心臟。
心為五臟六腑之首,有“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之說,心臟的養護尤為重要。
中醫認為,平心靜氣,可以舒緩緊張的情緒,使心情舒暢、氣血和緩;既有助于心臟機能的旺盛,也符合“春夏養陽”的原則。所以,夏季養生以“心靜”為宜,心靜自然涼。
(關注ID:)
(如有需要咨,請識別下圖二維碼)
(在線專家,一對一為您解答)
正在瀏覽此文章